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
河南商报广告部

河南商报广告部电话

洛阳11女娃救哥哥 却因为手术费无奈痛哭

浏览 66次 发布时间 2014/12/04
19岁,原本是一个充满梦想和朝气的年龄,然而,对于家住伊川县鸣皋镇旧寨村的张阁有来说却是不幸的。19岁的他,被诊断出患有CM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(以下简称“白血病”)。这一突如其来的疾病,不仅打破了张阁有原本平静的打工生活,也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。   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,更是雪上加霜。为给孩子治病,张阁有的父母借遍了所有的亲戚和邻居,也收到了同村人的爱心捐款,但对于巨额的手术费来说这些仅是杯水车薪。   □东方今报记者 张超飞/文   张欢欢/图   以为是感冒却发现是白血病   家住伊川县鸣皋镇旧寨村的张阁有,初中没读完就开始外出打工挣钱,几年来先后到过郑州、上海、浙江等地,今年五月又到了江苏昆山一家工厂上班。九月的一天,张阁有感觉身体不舒服,最初以为只是感冒,就到附近诊所看病。医生给他做了血常规检查,发现白细胞数量是常人的十几倍,建议他到大医院去做详细检查。随后,张阁有又到江苏一家大医院做了检查,结果仍显示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。   张阁有的心里慌了,赶紧给同在江苏打工的母亲王云巧打了电话。此时王云巧带着年仅11岁的女儿在一家工厂上班,女儿就在附近一所学校读小学五年级。   接到儿子的电话后,王云巧的心瞬间揪在了一起。“当时我还抱有一丝幻想,虽然知道结果不太可能改变,但总希望能有一丝转机。”王云巧说,随后她又带着儿子到医院做了骨髓穿刺检查,结果被确诊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,这让王云巧仅有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。   由于在当地人生地不熟,再加上看病贵等原因,确诊结果出来后,王云巧就变卖了东西,带着张阁有和小女儿连夜赶回了伊川老家。“小女儿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,都是班里前几名,办理退学时老师还打电话称太可惜了。”王云巧说,实在没有办法,为了给儿子治病,只有让女儿退学回老家。   回老家的第二天,王云巧和丈夫张航坡就把儿子送进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。医生给出了初步的治疗方案,首先进行骨髓配型,一旦配型成功就做骨髓移植手术;如果没有合适的骨髓,只能进行保守的药物治疗。   这时,王云巧和丈夫把希望寄托在骨髓配型上,之前她听说有些家庭兄弟六七个也不一定能配型成功,这让她的心再一次揪了起来,希望就落在了小女儿身上。   由于兄妹两个体重相差太大,在女儿身上抽取造血干细胞要分两次,最初王云巧担心抽取一次后女儿害怕疼就不好好配合,也害怕女儿身体会有什么不适,毕竟太弱小,但女儿很配合地让医生提取了造血干细胞。随后,张航坡就第一时间拿着医院提取的造血干细胞到郑州做配型比对。   配型成功却为巨额手术费发愁   骨髓配型的结果,让王云巧和丈夫松了一口气。“兄妹两个人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,医院大夫也表示很幸运。”王云巧说,然而在高兴的同时,一家人却为巨额的手术费用发愁。   农村家庭,常年靠打工为生,加上抚养两个孩子,本没有多少积蓄,仅骨髓移植手术费一次就要十五六万元,加上手术后期的药物费,总计有几十万元,对于王云巧一家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。仅住院这一段时间,就已经花费了数万元钱。如今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借了一遍,但对于十几万元的手术费用来说仅是杯水车薪。   “孩子才19岁,怎能眼睁睁看着不去治疗呢?”王云巧哽咽着说。“妈,我今年才19岁。”这是被确诊为白血病后,张阁有给王云巧说的一句话,每每想起这句话,王云巧就会心如刀割,偷偷地抹眼泪,并下定决心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治病。   很快,王云巧孩子得病的事在村子里传开。11月25日,村委会专门组织了村民为王云巧一家捐款,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献出了自己的爱心,即便是在外地打工的同村人听说后,也都纷纷托人送去了爱心。在张航坡的一个本子上,记满了这些善举,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,不管捐款多少,都是村里人的一片爱心。村里每个人的捐款,张航坡都仔细地记了下来,用他的话说就是“自己有困难,别人拉一把,就要一辈子记在心里”。   “儿子是我们夫妻后半生的指望,没有儿子就没有活下去的支柱。”王云巧说,根据张阁有近一段时间的身体状况,医院初步决定在本周末为他做骨髓移植手术,然而手术的费用还远远不够。张航坡夫妇在此呼吁社会各界广大好心人,伸出友善之手帮他们一把。   众人拾柴火焰高,如果你愿意献出这份爱心,近期可与张航坡夫妇联系,电话:15161607011(由于常年在外打工,手机号归属地为江苏无锡)。